欢迎光临自己的路个人博客站!

自己的路个人网站-自己的路个人博客

自己的路个人博客网站

关注学习、生活、运动的个人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与你分享 >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做事慢、拖拉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8-05-11 10:23 点击: 编辑:admin

作者:Momself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26396/answer/1313583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体来说,拖拉是正常人的天性。只要是生活富足,家庭美满,心态放松的人类,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拖拉的欲望。当然,说这话也是在一个整体的层面上。孩子做事拖拉有很多具体原因。多大的孩子做事拖拉?做什么事拖拉?跟谁一起尤其会拖拉?你给出的信息太少了,我们也就只好随便瞎猜。

是的,拖拉不好,拖拉会带来很多麻烦。

但,最重要的是,拖拉究竟是给谁带来了麻烦?是孩子的麻烦,还是妈妈的麻烦?据我们观察,很多妈妈都分不清这两件事。如果她们把孩子的需要当成了自己的需要,那么,孩子就不会为拖拉着急,因为有妈妈替他们着急。

妈呀我呀专家团有一位专家,他四岁的女儿有一段时间非常热衷于玩水。据这位专家描述,小姑娘有时洗个手就要洗半个小时,主要就是玩水,而父亲就在一旁优哉游哉地研究她怎么玩儿(心也是大……)。整个过程包括:制造涟漪,制造水泡,制造风浪,再丢入各种各样的玩具,深水炸弹,水上过家家,海底探险,以及冲掉洗手液之后的泡泡大作战。

我们这位专家的说法是:看她怎么能把一池子水玩出那么多花样,挺受启发的……

但是,如果时间比较紧,就不能让她这么洗手了。这时候爸爸就会用请求的口气说:「这次请你快点洗手好不好?我们赶时间呀。」如果小姑娘不答应,爸爸还会诱之以利:「你能快快洗完的话,下次洗手爸爸帮你把水变成蓝色的!」如果小姑娘还是不答应,爸爸就免不了要动用大人的威严……总而言之,爸爸知道,这次要孩子抓紧,是大人的需要,是大人请孩子帮忙配合的一件事

所以,怎么样让孩子不拖拉,某些时候就等于「怎么样请孩子帮我一个忙」。用这个思路,你会不会想出比「盯着他催促」更多更好的办法?

毕竟找人帮忙,是很少盯着人家催促的吧。

当然,这种想法也不容易被接受。「这有什么帮不帮忙的!他自己就该学会养成好习惯!」有时候,我们就会理直气壮地拿出这种「就该快一点」的架势。这时,我们等于把自己的一部分需要,变成了别人「理所应当」要解决的问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去盖章办事,工作人员办得慢一点,我们就心急如焚地死盯着人不放:「快点!快点!你们不是就该快一点吗!」

说得有道理。本来就是嘛,工作人员办事拖拉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但是……咦,你会发现人家的脸色怎么越来越难看,手上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你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别人可以不理你?

来,跟我们一起默念三遍:

那不是他的需要。

那不是他的需要。

那不是他的需要。

什么情况下,不拖拉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呢?据我们那位专家观察,他女儿从来没有一次因为洗手耽误过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回家有零食可以吃,有新玩具可以玩,有动画片可以看,这时候小姑娘一进门就直接冲向洗手池,洗手洗得跟飞一样。这跟成年人是一样的:如果是自己享受的事,就一点都不会拖拉。就像你不会拖着不看手机朋友圈,拖着不吃甜点,拖着不刷淘宝……

所以,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下次再看到你们家孩子拖拉的时候,大可不必担心「他这么拖,将来怎么为自己负责啊」之类的问题。

真的,别以为孩子真的不能为自己负责。——除非你实在太希望替他负责。如果你愿意交还一部分权力给孩子,不妨后退一步,好好观察一下他,在他每天完成的大大小小那么多件事里,是不是存在不拖拉的时候?他其实知道哪些事可以拖,哪些事不能拖。退一万步说,如果他因为拖拉耽误了自己的事,他也会自己为此懊恼,从而增加「下次不能再拖了」的主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着就好,不用建议,不用干预,也不用死盯着不放。他会慢慢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看到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人,会犯错,会尝试,会迷糊,也会吸取教训,越做越好。整个这个过程是慢慢的,拖拖拉拉的。大人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在为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

主动性,是需要自己主动培养的,不是吗?

首先感谢邀请!

如果是学龄期父母,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学习。而提起孩子的学习状态,父母们用到最多的描述又是:

总是边玩边写作业;

总爱丢三落四,不是找不到这个,就是找不到那个;

写作业真的太粗心,明明都懂,就是做不对;

磨磨蹭蹭,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

……

上述都属于缺乏条理性的表现。一个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即使很有天赋、很聪明,却往往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导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么没时间做,要么做得差强人意,最终堕为一个低效能的孩子,远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

这一点,在男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由于缺乏条理性、规划性,譬如总是收拾不好自己的书包,理不清课业重点,管不好自己的课余时间,结果成绩总是落后于同班的女同学。这将给这些男孩带去极大的挫败感,严重影响男孩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影响如若不能有效改善,其阴影还会延伸到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去。


首先,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慢和拖沓是两回事。有的孩子的确做事会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这绝对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过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问题就真的来了:一个真正拖沓、散漫、凡事不操心的熊孩子,往往就是这么养成的。


孩子为什么拖沓?为什么不能主动规划好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

那是因为父母都为他们做好了,孩子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孩子获得的过往经验是,自己一做不好,身边就会有大人着急忙慌地批评指责,与其听唠叨,倒不如干脆拱手承认:“我就是做不好啊,那么你都替我做了吧。”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的催促成为了孩子条理性的杀手。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容易依赖父母,或者变得缺乏耐心,变得更加毛躁。

比如孩子吃饭,吃慢了、吃脏了大人会催促、会嚷嚷。吃不好大人干脆抢过碗来喂。孩子的成长节奏就是这样被打乱的。不是孩子做不好事,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做事的机会。

这样还怎么要求孩子有条理、分主次呢?这就好比,一个人连爬都不会,还怎么能要求他快速奔跑呢?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事先没有丝毫练习而突然到某一天顿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要帮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还需牢记不随意把孩子跟他人做比。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比较,即纵向比,但不要横向比。每个孩子从出生即带有自己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做事风风火火,有的孩子做事慢慢悠悠……这是孩子的天性,又何必勉强呢?让孩子慢慢来,是父母的智慧。

想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节律成长,切忌用下面的方式养孩子,诱导孩子去做事:

行贿

用过多的物质奖励误导孩子,把原本属于孩子分内的责任,变成额外的、跟孩子无关的事情;

羞辱

批评、诋毁、贴标签,不接纳孩子,且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容易让孩子怯于做决定,变得拖延。

谈判

总跟孩子用“你如果……,我就……”“你如果不……,我就不……”的句式说话。这种句式很容易带给孩子负面情绪,且无法让外部规矩很好地内化,无助于养成一个稳定的、有条理性的习惯。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商定好规则,孩子执行过程中及时鼓励,孩子磨蹭时适时提醒,但是若孩子做不到,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避免干扰孩子,试着让孩子独自承担未做到/没做好的自然后果即可。

别同时对孩子提两个以上的要求,要求太多只会让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男孩的时候。

有个学龄期的小男孩这样说:

我害怕回家,妈妈的要求太多了,我还没进家呢,她就问我作业多不多,做完了没有,我刚坐桌子跟前,她又说我,手那么脏,怎么不知道洗一洗呢?我去洗手,她又说我,衣服上全是土,怎么也不知道换一下呀?你的屋子乱得都进不了人了,快点收拾一下……我的耳朵里全是妈妈连珠炮似的声音,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哪件事情了。

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孩子完全晕了。

对大人来说,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最后做什么事,事先在脑海中是有一定规划的,可是孩子不一定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指点。

另外,父母注意的点和孩子所关注的是不同的,对孩子来说,他可能关注的就是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如赶紧做作业;而父母呢,会看到更多方面,如衣服脏了需要换了,进屋要洗手了,房间需要整理了等。

父母在督促孩子的时候,其实已经完全扰乱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同时给孩子下了好几道指令,结果呢,孩子的思维完全混乱了,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要么将孩子需要做的事按先后顺序告诉他,让孩子知道做完什么再做什么,要么就是告诉孩子现在要做什么了,等他完成后再继续给出下一个指令。千万别同时对孩子提出两个以上的要求,这样做只会扰乱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不知所措。

对于男孩来说,过于啰嗦,同时说N项任务给他们,尤其容易给他们带去困扰。因为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早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存在着线性差异,女性更容易应对基于语言的多项任务,比如边听边写;男性更擅长于应对基于空间的多项任务,比如体育项目和电子游戏。简言之,最好一次只跟男孩们说一件事,且保证简洁明了。


教会孩子必要的条理性处理事务的技巧

父母帮助养成条理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每一样家务,都是有步骤的,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其中暗含的都是条理。

很多中国父母有一个误区,即“一白遮百丑”——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不会。于是孩子们只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上,而那些需要规划的、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在孩子看来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不屑于去做。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别忘了,我们古人还有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生活在童话的城堡里,只需要演好王子公主就能够获得幸福。他们总要独自去生活。一个搞不定生活的人,最终会被生活琐事所累,更无法走向真正的独立。

对于学龄期孩子,或者即将进入学龄期的孩子,父母还有必要教会孩子一些更有条理地处理学习事务的技巧。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当然是有侧重点的:


1 对于低龄宝宝

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整理好自己的玩具。不同类型的玩具放不同的箱子里;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位;拿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送还……诸如此类。


2 学龄初期的孩子

最先要学会的,是书包整理。不妨教会孩子下面的方法:


头天晚上睡觉前,就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


课本和作业本分开放,比如,把作业本放外层,第二天去了学校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来交作业,课本则放内层;


课本要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上面,上完后放在最下面;


都放好后,用手去挨个摸一摸,有没有书本或者作业本折角了、卷起来了,逐一抻平。


刚开始孩子不会,大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之后只要孩子有做到,就及时鼓励。


3 高年级孩子

学习资料会更多,则要学会整理它们。譬如可以用塑料袋子,把各科资料分开放。数学一袋,语文一袋,英语一袋……再或者,为孩子准备好活页夹。把不同科目的课本、卷子、练习册、作业本等,都统一放在一起。

此外,父母还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好功能划分清晰的生活环境,譬如为孩子提供安静、环境简单舒适的写作业的地点,不要有电视,更不要有电脑、ipad之类电子产品的干扰。当然,最好也要开辟专供玩耍的空间。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睡眠不足的孩子,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自控力下降,缺乏意志力,更遑论花费精力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管理得有条理了。

父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是:“我就不明白孩子为啥做什么事情都那么拖沓!”或“我的孩子实在是太任性了。”其实归其根本就是父母对于孩子进行快节奏的教育,渴望孩子早日成才导致的。

  现代的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快节奏的去赶公交车,我们快节奏的去赶项目,我们快节奏的去解决吃饭问题,以至于使我们将快节奏带去做任何事情,但很多时候快节奏的生活态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带去教育孩子,却忘记了教育孩子要“慢、细”,因为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业。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是孩子对我们父母行为方式反应。不民主的父母,孩子就会想着如何去反抗。而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软硬两种形式。“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拗。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拖沓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

  就是说看起来很拖沓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拗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来表现。

  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来表达。

  总表现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

  拖沓与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任能力。

  唠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没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

  可以这样说,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但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


所以孩子的行为取决于父母怎么去做,孩子的拖沓与任性是对抗父母的武器,父母需要改变自己 的教育方法,放轻自己的家庭管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观念,让孩子勇敢的去走出自己的一步。

做事慢是表象。内在原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做事方法不得当
集中注意力能力差
过于完美主意纠缠细节
缺乏自信不敢下手
对要做的事情没有足够重视
……

每种问题解决方式都不一样。

之邀。这个问题年代如此久远,不知你何来这么大的兴趣?(玩笑

 

私以为,学龄前儿童所有的好与不好(没有标准的界定),都应归责于家长。

先分析磨蹭的原因:
1. 注意力不集中
2. 任务超承受能力
3. 兴趣索然
4. 对其他事物的态度
5. 时间观念
6. 外界环境

  • 如果孩子本身比较内向、性子慢,做事慢可能属于正常现象,做事快慢并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做事慢但能做好和做事快但效果一般,孰好孰坏?不做评判
  • 如果孩子本身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外界环境有所干扰,能快速完成一项任务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 如果对某项任务提不起兴趣,对他来说,再简单的事情可能都会是沉重的负担。
  • 如果对每件事物都是这种表现,那应该考虑以下是否应该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说不定是孩子的发育出了状况,如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孩子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会是使然

不能一味的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质疑,生理发展是硬件基础。

1. 提供良好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孩子的精力充沛。
2. 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3. 从简单、有趣的任务开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多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家长需要他做什么。
5. 创造好的环境,让孩子能专心的做事。孩子在写作业,而家长在看电视,却还要警告孩子专注一些,这种例子不少。假如孩子写作业,而家长在一旁认真工作或看书,情况就很不一样。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孩子作业拖拉,写到该睡觉了还剩不少,应该告诉他已经到了规定的睡觉时间,没有完成的任务,应该由自己跟老师说清楚是怎么回事。这种做法的原因:责任感,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时间观念,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应该睡觉,而不是继续拖拉到不知何时。(当然家长也应该先向老师说明情况,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每个家庭的环境和教育方式都不一样,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借鉴和参考美国育儿教育专家的说法,但发现还是太天真,中美对小朋友的教育问题真是...差太多。

先写这么多吧

孩子从出生开始感觉时间。刚开始有了需求,哭,马上就要得到,不懂得这是需要时间的。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急切感逐渐得到一些缓解。想要——得不到,哭声可以不那么急切。再然后,想要,不是什么都可以马上得到,可以稍微缓冲一下。直到5岁儿童才逐渐发现,所有的事情和愿望是要通过时间来完成的……直到孩子在内心不仅感觉而且可以把握时间。不仅事情需要多少时间,而且获得什么样的心理和智力需要多长时间,也开始在孩子的内在建构出来,时间的智能变成了一种高智慧的历史感。这个过程是依靠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完成的。
首先教会孩子学会认时间
教孩子了解钟表,观察钟表工作,如何计时
让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需要花的时间:例如,做一顿早饭,烧一个菜,起床穿衣服,穿鞋子,吃一顿饭分别需要花多少时间,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每个人会不一样?
给孩子准备一些浪费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故事。
跟孩子一起制订自己一天的计划表
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表
讨论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时间表(留出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家长负责提醒工作:对于孩子很难做到的事情:例如晚睡、例如贪玩、例如早起等要做提前准备,例如,提前10分钟分三次进行提醒。

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把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作为一个规范执行
对于不能按照的部分进行及时修正
对于确认执行未执行的部分制定弥补措施
大班以后可以教会孩子自己设定闹钟!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正面沟通
不要批评孩子拖延,不要一直语言催促
只是作为一个时间提醒人身份进行提醒:宝贝这个时间是你定了做什么的时间。或者说:宝贝,再过多久是你做什么的时间,一会儿需要我提醒吗?
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贪玩,贪睡,不喜欢做拖着不做、还是因为不会做做不快等
用理解的方式帮助孩子,鼓励孩子,期待孩子
任何沟通情绪是最重要,情绪一旦对立,那么行为也会对抗
要记住,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是环境养成的,你想帮助他而不是抱怨他
把迟到的后果、不按时间表的弥补工作交给孩子自己。
被催促惯的孩子更容易依赖催促
被批评拖拉的孩子更没有动力改变拖拉
其他
时间表不仅记录各个行为安排的时间点,也要把时间点作为目标。
孩子目标感越强,越容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对孩子按时完成目标的事情要进行及时的肯定跟精神鼓励。
提前完成的时间作为奖励归孩子自由支配,家长不能增加新任务。
日常生活中注意责任心和目标感的培养,把责任交给孩子自己

“陪孩子静静地迟到"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吃一堑,长一智”是一个古老的谚语,意思是: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画风却往往不是这样的!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我家孩子,同样的错误犯好几回了,总不长记性!

育儿专家说,要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我也确实这么做了,但似乎没什么效果啊!下回该怎样还是怎样,一点用都没有!

. . . . . .

为什么会这样呢?

别着急,先听我给你讲一个前不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小故事。


1

那天,是周日。

和往常一样,小妞午睡起来,要跟我去远在静安的雅马哈音乐中心上课。原本18:10分的课,带小妞坐个地铁过去,大约也就单程50分钟的路程,可她不喜欢坐地铁,一定要我带她换乘2辆公交车,捣腾20几站路,花上1个半小时才行。当然,这也没什么,小盆友喜欢坐公交车看看马路上的路人、风景,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事先预估好路上的时间,提前出门就OK。

然而,那天她却赖床了!!!

可能因为中午入睡的时间拖得有点晚,当我像往常一样15:30去喊她的时候,她不愿意起来,对我一个劲儿地说:还想再睡一会儿。几次下来,竟委屈地哭了。

于是,我也不勉强她。

大约16:00 小妞自己爬起来了,她似乎已经察觉到今天起晚了,急吼吼地穿衣服、收拾,等到我们一起出门,已经超过16:30了。


2

照这个时间,坐公交可能就来不及了,于是,我和小妞商量:今天时间晚了,咱们坐地铁去吧!

“不要!不要!我要坐公交车!”

于是,我们手拉着手朝车站走去,当距离车站只有200米的时候,眼看着一辆725开进站,停了下来。

快跑!我抱起小妞一路狂奔,一边跑还一边喊:等一下!等一下!

然而,最终公交车还是“无情”地开走了. . . . . .

怀中的小妞急得直跳脚,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725间隔的时间特别长,错过了一辆,就起码还要再等10分钟。

原本就紧巴巴的时间,现在更危险了!

我尝试着又问了一次小妞:咱们要不要去坐地铁?

她咬了咬嘴唇,吐出两个字:不!要!



3

此时,内心有个声音开始翻腾:真是倔脾气!自己贪睡还非要坐公交车,今天铁定是要迟到了!40分钟的课,学费要140呢!真会给你老娘烧钱!

我们娘俩就这样顶着寒风在车站静静地等着,谁也没有说话。

一阵阵的寒风,将我焦躁的情绪慢慢吹散:着什么急,生什么气呢?既然一次“迟到”已经在所难免,为何要去破坏孩子的一次宝贵的挫折体验呢?

当我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我才看到:孩子正在一旁不安地搓着衣角,时不时地向远处张望。

“等着急了吧!车子怎么还不来呢?”

小妞略带疑惑似地看看我,不作声。


4

公交车终于来了,小妞迫不及待地上了车,找到常坐的那个位子坐了下来。

一路上,她没有像平时那样一会儿看窗外、一会儿唱歌,她紧紧地握着座位前的扶手,使劲儿来回旋扭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公交车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时间。

. . . . .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传来了整点报时的声音。

六点了。

可我们还在路上,还有五、六站路,十分钟之内是不可能赶到教室上课的。

小妞像是发现了这一事实,开始用力将座位前的扶手往前推,仿佛这样可以让公交车开得更快一些. . . . . .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


5

终于下车了,小妞也顾不上喊我抱了,拖着我就向前跑。

待我们三步并成两步跑到教室门口,里面早已传来了音乐声,我一看手表:18:20,我们迟到了10分钟。

推开门,悄悄地走进去,小妞火速脱下外套,立马进入到了上课状态!这在之前几乎是很难做到的。

课程结束,当我们走出教室,小妞扯扯我的手:妈妈,对不起!今天我错了。以后我不赖床了!“

我微笑着蹲下身,抱紧了她。



6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学会反思总结,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出相应的改变,是父母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然而,关心则乱 。

养孩子,难就难在大人对于自身情绪的把控上。生活中,父母经常会因为着急而忍不住责备孩子。

最常见的话术就是:

你瞧!让你不听话,现在. . . . . . 了吧!

殊不知:孩子原本就拥有智慧。当他们因为自己的行为体味到了“自然后果”时,会感到难受。

此时,父母温柔的陪伴,接纳与宽慰,才能帮助孩子真正从情绪中走出来,静下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总结;

如果此时,父母任由自己焦虑的情绪肆虐,喋喋不休地进行教育,那么孩子会感觉被“落井下石”,注意力反被吸引到与父母的情绪对抗上去,而忽略了本该反思的事件本身。

如此,好端端的一次 "挫折经验”,就这样被玩坏了!


设想当时,如果因为心疼钱,把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让你贪睡!让你脾气倔非要坐公交车,看!迟到了吧!

那么结局,必不会是这样的!

我女儿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我编了个小故事讲给她听,你也不妨试试。

拖拉国

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托托,他总觉得每天的时间都都过得太快了。
每天早上7点,爸爸妈妈就会叫他起床。虽然他这时候已经睡不着了,但总要在床上多躺几分钟再起来。
吃早饭的时候,他总要吃一口,东张西望一会儿,然后再吃第二口。结果爸爸妈妈出门的时候他还没吃完,只能空着半个肚子去上学。
放学回家,他也不抓紧时间做作业,写几个字,他就要玩一会小汽车,然后接着写。所以他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很晚。
因此,每天托托的爸爸妈妈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快点”: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
托托总是想:好烦呀,要是没有人每天催他“快点”就好了。

这一天晚上,托托一个人在书房磨磨蹭蹭地写作业。天已经很黑了,托托写得很累,困得眼皮都快合上了。
这时候,他听见窗台那里传来一个声音:“托托你好。”
他转头一看,只见窗台上站着一只树懒。树懒慢条斯理地说:“你的爸爸妈妈告诉我,你做事非常拖拉,所以请我带你到我们的‘拖拉国’去,在那里没有人会说‘快点快点’,我们都生活得很悠闲、很快乐。“
托托非常奇怪:“拖拉国?我只听说过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从来没听说过拖拉国呀?”
树懒说:“拖拉国不在地球上,在金星上。在地球上一天只有24个小时,但在金星上一天却有5000多个小时,所以时间过得特别慢。”
托托听了非常高兴,说:“太好了,那我怎么去呢?”
树懒慢慢地爬到托托书桌上,然后握住了托托的手,说:“你闭上眼睛,听我数一二三,然后睁开。”
托托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和树懒在一片海边的树林里。树林里生活着考拉、乌龟、蜗牛、豪猪,海洋里生活着海马、海星、海牛等等,总之都是动作非常缓慢的动物。
树懒对托托说:“在这里你就尽情地浪费时间吧,没有人会管你的。”说完,树懒就去睡觉了。
托托开心极了,心想我也不用做作业了,也跟这些动物朋友们一起睡觉吧。
托托早上醒来,果然没有人来催他起床,他就继续躺着,觉得很舒服。
躺了一会儿,托托觉得肚子饿了,就叫树懒:“树懒先生,早饭吃什么呢?”
树懒睁开惺忪的睡眼,说:“还早呢,再睡一会儿我就给你找吃的。”说完又闭上眼睛睡了。
树懒睡了好久都没醒,托托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他发现天上突然乌云密布,就叫旁边的考拉:“考拉小姐,快下雨啦,有没有雨伞呀?”
考拉正在梳妆打扮,她抬起头看了看天上,说:“暂时还不会下雨呢,等我梳好头就去拿雨伞给你。”
但是考拉才梳了两下头,倾盆大雨马上下来了,把托托淋得浑身湿透,冻得他瑟瑟发抖。
这时候,托托突然觉得尿急,就叫乌龟:“乌龟爷爷,哪里有厕所呀?”
乌龟正在刷牙,说:“别急哦,等我刷好牙就带你去哦。”
但是乌龟刷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刷好牙,托托实在憋不住了,一下子都尿在了裤子里。

这时,托托突然发现树林、大海和动物都不见了,眼前还是自己的书桌和作业本,原来刚刚自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他马上站起身来,冲到了爸爸妈妈的房间,大声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把我送到‘拖拉国’去,我以后做事再也不拖拉了!”

孩子几岁了?拖延的症状有哪些?

其实,拖延症几乎是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的症状,大人也不例外。而其中慢热型、无欲型的孩子表现尤为明显,更何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拖延症也是慢慢被家长“培养“起来的,要想改善还需要家长耐心、耐心、再耐心。下面介绍几个方法供参考:

1.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比赛”游戏,“我们比一比爸爸刷牙快,还是宝宝刷牙快?” 好强的宝宝很喜欢玩这种游戏。

2. 家长可以用“如果….就….”的条件句来治疗拖延症,“如果你10分钟内完成刷牙洗脸就可以得到10分钟看电视的时间”;“如果你8点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给你多讲一个睡前故事“。

3. 家长可以和孩子开一个家庭会议,就拖延症一事严肃认真地讨论一下,重点突出如何改进拖延症,最好给每项任务定个时间段,大家都彼此遵守。注意家庭会议不要变成批判会议、讲道理会议,这样孩子会很反感的。

我认为可以这样入手
1、了解孩子拖沓的原因,可以通过观察、交谈来分析,例如做功课,为啥会做那么长时间
2、了解原因后,根据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有3种通用的办法
1)奖励,鼓励孩子在指定时间内做完事情,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我反对金钱、礼物这样的奖励,建议是陪孩子出去爬山,看看动物之类的,或者就是下楼走走都可以,让孩子发挥天性
2)协助,可能是孩子遇到困难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拖沓懒惰的习惯,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去解决问题,注意不是让家长去解决,而是家长去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家长自己无法处理,就要考虑寻求外部支援(网络其实不错)
3)时间控制,据说一个人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长在25分钟,小孩子可能会更短,所以给小孩子一个事情时,可以适当把事情划分为几个段,每个段中间休息,让每段的工作效率提高一点(想想自己不是也有同样的臭毛病呢,经常上网,没过一会就几个小时过去了,你的思维一直都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充斥,你以为你是聚精会神的上网,其实是被各种网页游戏QQ一直的打断分散精力,让你没有感知到时间)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这是只是个人看法

谢邀。题主是问多大的孩子做什么事拖拉?年龄段不一样原因也不一样。

1. 在老外眼里,幼儿时期(1-3岁)除非是生理上缺陷,否则没有“拖拉”这个概念,他们这个时期就是拖拉的。因为幼儿阶段多半是还在学习中,他们宁可反复尝试一个动作也不想把事情做完。比如脱鞋,他可以解开鞋子又粘回去却不脱掉,大人要给予他们耐心,培养他们的集中力。还有就是要多示范,不要打断,不要不耐烦,你只要示范就可以了,无需纠正他们。

2. 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学前班到小学,拖拉多半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好,没有兴趣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早期大人的教育方式不得当导致的。原因很多人都回答了就不赘述了。

至于怎么解决:
1. 首先,家里人要以身作则,比如妈妈让爸爸干点什么,爸爸就马上去别拖拉,小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2.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要让孩子有时间概念——时间是自己的。“为了让孩子清楚时间的支配和使用,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或者每一次写作业来着手。比如与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时间使用的表格张贴在卧室或者书房里,孩子每主动完成一件事,统计一下用时是多少,通过这种有意注意会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有形性。通过阶段性的时间统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的量化分析,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表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增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孩子时间自我管理意识”。
3. 每次定下规矩,比如5分钟以后就不能玩了,家人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说“好吧,那么再玩五分钟”,大人要遵守诺言。
4. 然后可以使用奖励机制,固定时间内完成了什么就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是给分,然后累计到了多少分再给予实质奖励都可以”,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处罚。
5. 给孩子多读一些有关于时间概念的书籍,多结交一些时间管理比较好的其他孩子和家庭,听听他们的经验,让孩子也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但是不要攀比,不要贬低自己的孩子。
谢邀。发一篇之前写的一篇育儿记,关于习惯的。

臭美,想挡也挡不住

百度百科里对习惯的定义是: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就比如这查找“习惯”的词义,我现在的习惯就是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习惯”,查看百度百科的解释。而不是如N年前,拿出新华字典,找到X,然后找到XI,然后翻到相应的页数,然后找到“习惯”……

如果,抛开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而言,你觉得我从百度里搜“习惯”和从新华字典里查“习惯”,哪一个是好习惯呢?

其实,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搞谨慎的学术研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实现方式的不同而已,只是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而已。

有些情况下,习惯是分不清好坏的。

所以,每当我看到诸如好习惯是如何养成、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等于好未来等等的话题,我就莫名其妙的反感,因为我觉得:

1, 你所认为的好习惯,未必就是真正的好习惯;

2, 即便是所谓的好习惯,不用你养,她自己就能成;

诸位看官莫着急,我之所以这样说,是真的有过切实的教训的,请听我举例道来:

在我这个大人看来,早晨不洗脸就出门是绝对不可以的。你想想,我挺大一老爷们,虽然不是玉树临风貌比潘安,但咱怎么也得干干净净的出门见人吧,所以,每天早晨,不管多么匆忙,我都要象征性的洗一把脸,虽然有时就真的只是一把,但正是有了这一把我才能心安理得的走出家门……

然而,任何大人认为的理所当然,在小屁孩那里,却完全是理所不当然了。

从俺家小屁孩上幼儿园开始,早晨洗脸这事,基本上就是战事!

在她还不能自己洗脸的时候,她老妈一给她洗脸,她就左歪歪右歪歪,一百个不情愿。

——当然,我当时归结为她老妈洗脸的方式方法不对,不能让小屁孩体会到洗脸的乐趣,应该有《给小孩洗脸秘籍》《小孩洗脸温柔大法》之类的,但她老妈并没有学到,而她老爸我又懒得出手,所以你就会经常听到卫生间里……

等她上了小学,我心想,这回你该自己洗脸了吧,但是,你却几乎看不到她早晨洗脸,这让我这个糙老爷们有一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觉。

所以,那时候,你会经常听到我对小屁孩吼道:你怎么不洗脸?!去,洗脸去!

当然,你也会听到我苦口爹心的说道:娃啊,你得洗脸啊,早晨洗脸可是个好习惯啊,你要养成好习惯啊!

然而,不管你是老汉怒吼还是苦口爹心,她该不洗还是不洗,她的理由特简单:

为什么要洗脸?

是啊,为什么要洗脸?为了干净啊,为了卫生啊,为了礼仪啊,为了尊重他人啊,为了一个好习惯啊——等等诸如此类的答案,都是我的答案,她的答案就是三个字:不!洗!脸!

当然,在她老爸的权威下,她有时也会应付一下,扬一把水在脸上,就权当是洗了脸。

在与小屁孩关于洗脸这件事上,我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时间久了,我是真心的没了辙,没了思路,没了念想,没了脾气,心想由她去吧干净不干净关我何事我算是该做的做了该哄的哄了……

时光真是荏苒,岁月真是如梭。好像是在她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一天早晨,我突然发现她开始认真的洗起脸来了,而且,还认真的往脸上涂抹了一点什么!

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她老爸我开始莫名惊诧起来。

从她老妈那里,我才了解到原来那天她们好像有什么活动!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吧,她早晨洗脸开始多两把了,不是一把了。然而,好像好景不长,她好像早晨洗脸又不怎么认真了。

不过,她早晨是不怎么认真洗了,晚上却极其认真的洗起来!

每天晚上,她都开始认真的在洗手池边洗漱起来,时间好像还不短,和她老妈一样,在脸上拍呀拍,洗完之后,还要认真的抹一点什么。你想让她不洗,都不行!

于是,我终于意识到,小屁孩真长大了,开始知道臭美了。

洗脸这件事,我之前的忧思之前的烦恼之前的无奈之前的气急败坏,都是我自寻烦恼。等到她意识到臭美是一个小姑娘的必须时,洗脸,你想挡也挡不住。

于是,我突然明白,我所理解的习惯,终究是我理解的,不是她的。你强加给她,带来的更多是反抗,即便她不反抗默默的接受,也是不情愿的接受。

当她意识到一件事带给她的是更多好处的时候(比如臭美),她就会自主的去养成,你想挡也挡不住,就比如小屁孩现在:

每天主动的画画,也许是为了实现她携画笔走世界的梦想?

每天主动的弹古筝,也许是她想让自己多一门爱好?

每天主动的完成作业,也许是她认为早写完早玩游戏?

每天主动的认真的臭美,也许她……(如果小屁孩看到,请你自觉删除此行)

感谢邀请!
做事慢拖拉是孩子外在的表现形式,要帮助孩子调整习惯首先还是需要了解孩子如此的原因才好对症处理!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慢,拖拉不外乎如下的原因:

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 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 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 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 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 办法慢慢改变。

3 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 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 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4 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 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 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 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 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6 比较胆小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 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7 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 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8 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 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9 家长包办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 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 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10 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

  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 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 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11 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 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纠正孩子做事磨蹭的4个方法

1.检视家庭教育环境,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一些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们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首先家长们要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做则,自身一定不要有做事拖拉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拖拉的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此种不好的习惯。

2.学习的榜样很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般都很喜欢与榜样做对比,家长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要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这种标杆式的榜样可以是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周围的小孩子。在平时的教育中,一定要拿出榜样,告诉孩子,榜样人物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他有时间观念,办事不拖拉。经常以榜样的事迹来教育孩子,对纠正孩子的拖拉毛病有一定的作用。

3.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新型教育方法值得尝试

  归根结底,孩子办事拖拉,是教育方式的不当。对此,讲故事或做游戏的新型教育方法非常值得尝试。家长们平时可以经常讲故事或做游戏,将遵时、办事高效的理念灌输于故事当中,在故事或游戏中帮助孩子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长期的潜意识式的教育比一时的训斥更为有效。

4.以后果为导向的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

  幼教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评教育有时会失效。专家建议,必要的时候,要将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并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要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习惯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有的时候,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谢邀,很少答题,第一次被邀请,心情有点激动。 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同学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我在此就不谈理论,只谈实例,改善的方法和经验。

先说原因,磨蹭的原因是,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没有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趣。按照下文提到的场景,玩火车比刷牙更有趣,他当然是能磨蹭多久算多久。而如果接下来的事情是吃蛋糕,吃冰淇淋等等他位列前几位特别喜欢的事情,你看他还磨蹭吗?

主角:两岁半小男孩

场景:快到晚上刷牙洗澡时间,之前一直在玩火车。此时直接让他收拾火车去刷牙,显然是无用的。

方法一:至少提前10分钟告知,刷牙时间快到了,可以开始准备收拾了,这是一个缓冲时间,他有自主权,可以用来继续耍火车,也可以开始收拾。然后7、5、3、2、1分钟的时候不断提醒,是的,很烦,但对于幼儿来说很多事情只有不断重复才有效果。

方法二:买一只沙漏,在一分钟的时候,放好,让他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方法三:执行之前讲好条件,比如收拾了玩具,按时洗澡,可以现在得到一个奖励,注意,是现在,而不是洗澡后。我的经验是二岁多幼儿需要优先满足,而不是做到后再满足,按照大脑的发育,他们目前很可能很难预测将要发生的满足。奖励的项目一般是他喜欢的东西,而且不影响之后行为的小东西。我家的喜欢贴纸,一般我们就说,现在给你两张贴纸,贴手上,你开始收拾玩具好吗?他同意后,立马兑现。此时他想立刻得到贴纸,一般都会同意。这个办法另一个好处就是,训练遵守承诺。好处你得了,就必须完成任务。

方法四:把任务细分,简单化。收拾玩具可以分成,把火车拆了,把零件放回玩具箱,把玩具箱收回柜子,家长此时和孩子一起做,但是让孩子多做,家长少做,不停用语言提示他现在要做的步骤。比如我会说,把火车车头拆下来(重复很多次),对就这样,现在把车头放回玩具箱(又重复很多次),丫就是磨蹭。。。。然后所有收拾完以后不断重复让他把玩具箱放回柜子。提醒的时候,语气尽量平静,不发火,不催促,就是平常语气,不断重复。如果发火造成他逆反和抗拒的心理,那么接下来事情就更难办。

方法五,过程最好不打断,如果收拾玩具用了太多时间,那么也要提醒他,现在这项事情用了太多时间,所以你睡前讲故事的时间就被压缩了,本来可以讲三个,那么现在只能讲一个或者根本没有时间讲了。睡觉时间是硬性规定,非特殊情况不能更改。让他知道磨蹭的后果。。


大概就是这些,主要还是家长需要更大的耐心和不去替代他做事的决心。


手机党格式和语言不流畅,见谅。


以上。

可能不少父母还不曾意识到:孩子的拖拉磨蹭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家长的一种无声反抗,很多时候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通过这样的一种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被控制、被唠叨的感受。每一个拖拉磨蹭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唠叨的家长!

家长的下列几种错误表现,可能加重了孩子拖拉磨蹭的行为。

一、总在用“不语言”

当父母需要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我们经常习惯性地会说:“不要看了”、“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乱跑了”……当你习惯性地用否定的语言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也用这样的“不语言”对着自己说一遍,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语句时,我们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否会感觉愉快?

事实证明,这样的“不语言”并不会让孩子感觉到愉快。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别去想那头粉红色的大象”,测试者被要求不能去想象屋子里有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实验发现,这其实很难做到,越是不想想,脑子里越是充斥着“粉红色的大象”。

二:不断催促

适度让孩子增加紧迫感是可以的,因为孩子在六岁以前,缺乏对时间的认知,需要家长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但是这种紧迫感不能过度,因为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不如成人,如果在孩子做前一件事时就催促他赶紧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来让他快一点,孩子的注意力反而会被分散,甚至在紧张之下反而不知道做什么了。

连大人都不喜欢在自己专心做某件事的时候,有人在耳边叨叨“快点快点”、“你要赶紧做这做那”……更别提孩子了。

三:不愿让孩子去面对拖拉的后果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很磨蹭”这个既定事实时,做出了不断“催促”、“为孩子代劳”的选择,而不愿让孩子自然地完成这些事情,哪怕最后迟到,为自己的拖拉磨蹭承受自然的后果。

那么,怎么做可以让孩子“闻令即动”。

1、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字;鼓励为主,正面引导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甚至吼,不断的催促,不断的催促,结果呢,越是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越生气。

不如换一个思路: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比较快时,就表扬。比如说,发现儿子今天吃饭速度比较快,就鼓励“儿子,你看你今天吃饭速度真快,而且一粒米都没有掉地上。妈妈为你感到高兴!”

表扬和鼓励,比之于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得多快”,“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2、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及让他认识到接下来的事很重要

之前,我喊女儿吃饭,“宝贝,你可以过来吃饭啦,还有五分钟我们就开饭啦!”

可是,五分钟后她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

第一,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往往不知道五分钟是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一些场景来帮孩子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比如她喜欢看的动画片,一集大概就是五分钟左右,我们就可以平时在她看的时候告诉她。

第二,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提要求,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往往,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3、让孩子自己承受磨蹭带来的后果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扣子,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或开车将孩子送到学校。

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也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

其实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上学迟到一次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次上学迟到的后果,比如说挨了老师批评,下次自然会改正,孩子不想让老师批评,当你下次告诉他来不及时,他自己反而会催促家长快点。


所以说,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不能只一味地指责孩子,教训孩子就有用的,这个习惯更多情况下是由家长的行为引发的。所以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改正,家长需要更加的耐心,多多鼓励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正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以上回答出自于我的公众号:有娃,喜欢我的回答不妨来关注一下哦~~

---------------我是分隔线----------------------

每天5条短音频提供育儿指导,每周1本经典育儿书解读。有娃,帮你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微信公众号:有娃(ID:youwa3000)。

weixin.qq.com/q/02aZv_B (二维码自动识别)

细心的观察孩子做事情的过程,或者参与进去,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慢。是不熟练,还是容易走神?还是情绪上抵制,找打答案了,再去解决。

改掉孩子拖拉的习惯,必须教会他时间管理。(但时间管理真的难,很多家长自己都是严重拖延症,只不过孩子拖延的事情和你不一样而已,所以,家长和孩子要一起践行时间管理。你带着他一起来做这件事。)

 

之前在我们节目上来过一位嘉宾,她是资深的亲子时间管理教练,也是一位老师。由于当时讲得实在太太太好了,我们把节目录音做成了文字版,以下只摘精华部分吧:

 

文 | FM1045女主播电台嘉宾:“一然”妈妈

 

问题1:小孩怎么进行时间管理

 

1.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先记录一天孩子平时学习生活的时间安排,就能看到哪些地方时间可能浪费了或者没安排好。

 

2. 做好孩子的教练,用清单帮助孩子规划好时间的安排。最常用的清单是起床清单和放学后清单。用好这两个清单,就能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3. 环境的营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对时间是没有概念的,所以第一步要建立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我用的方法是在家里每一室都放置一组:钟和倒计时,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就在自己身边流逝。


比如说在浴室墙上放置了防水的钟和倒计时,倒计时用来做早晚的洗漱管理。防水钟是吸在玻璃上的,孩子一抬头就看到时间。


其次告诉孩子准确的时间。经常会听到家长催促:快点快点,要迟到了!这样模糊的催促只会让孩子心情变坏,可以这样说:现在是7点05分,5分钟后我们出发。让孩子在这样的时间环境中慢慢建立与时间的链接。

 

问题2:管理时间怎么培养

 

1. 亲子一起践行更容易坚持下去。一开始可以是21天小目标,当慢慢变成习惯后可以就是天固化。习惯会经历这五个时期:全速起跑期(1-3天),疲惫放缓期(4-10天),过渡期(10-20天),颠簸期(7-21天),稳定期(21-30天)。

 

2. 每天吃番茄,训练孩子专注力。古人有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于器。要想学会时间管理,从善用一两个工具开始,体验事半功倍。

 

这里推荐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以25分钟的短期迭代为节奏,帮助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步伐。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休息时安心休息,工作时一心一意。

 

番茄工作法用到的是番茄钟,其实就是一个外形像番茄的机械计时器。我们选择一个任务,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分钟,然后专注于该任务,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改任无关得失,直到番茄钟响起,哪怕工作没完成也要定时休息,5分钟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钟时间。

 

问题3:对有难度的任务迟迟不想开始?

 

解决拖延的办法:吃掉那只最丑的青蛙 。青蛙就是做重要又有些棘手甚至让人望而生畏的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第一法则:吃掉一只青蛙,换来美好生活。
第二法则: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就先要吃长得较丑陋的。
第三法则:培养吃掉青蛙的习惯:决心、自律。
大量重复持续训练,通过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创造美好结果。

 

问题4:如何做每天的自我反思?

 

别弄得那么严肃~不如从每天睡前5-10分钟的悄悄话时间开始。悄悄话是有魔法的,有助于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更加容易去接纳对方。

 

反思的内容可以很丰富:

1.互相赞美,说彼此的闪光点;
2.说说自己当天开心的事;
3.当然也可以说说烦恼,一起来想办法;
4.说说自己当天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以及如何去改正;
5.每天感谢身边的三个人;
6.评论当前热门事件或话题等等。

 

原版节目里说了很长时间,以上是摘出的一部分哈。

如果想听完整版音频……在微信搜一搜里找《小孩拖拉怎么办?有经验的妈妈教你一招搞定》这篇文章吧,里面放了这个音频(捂脸)

总之能帮助到你就好哈^-^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孩子总是被动接受,写字慢

给你若干分钟时间快速解决一件事,不然别想要新玩具玩,看电视。


嗯,我爸就是用这一招解决了我所有坏毛病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时候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地培养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说,在收玩具的问题上,可以先和孩子说,我们一起来收玩具。之后,可以启动对等价值的教导。可以问孩子,玩具是归谁呢?如果孩子说,玩具归你管,那你就把玩具放到他拿不到的地方。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玩具是自己的东西,他要为玩具负责。

其实孩子懵懂的幼儿时期,他们天生是勤快的,乐意为家人服务的。家长可以适当的寻求孩子的帮助,比方说,在自己打扫卫生的累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拿杯水。

很多家长,一边把孩子当做小皇帝小公主般娇生惯养,放不开手脚,生怕孩子受到伤害。一边又赞叹别人家孩子怎么那么懂事会分担家务。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更多育儿内容,关注公众号:宝岛童医汇

常常听见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做事特别慢,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吃饭、起床,总是慢吞吞的。

不少家长很苦恼:别人家的孩子刷刷刷就把作业做完了,自家的孩子做作业到很晚都还没做,不知道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孩子做事拖拉,主要原因是时间观念差。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这种“放养”状态中过来,要做到按部就班的学习和作息,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孩子小,容易做事不专一,没有计划性,做事拖拖拉拉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予格外的关注,一旦孩子从小养成了拖拉的习惯,长大后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让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呢?

一、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

认识钟表是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基础。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数字的概念以后,就可以教他认识时间了。最开始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无显示屏的普通闹钟,先从整点开始,再慢慢教其他的时间。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记录生活中的时间。比如做饭是几点到几点,吃饭是几点,刷牙是几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大致明白,我们常做的事情要花多少时间。等孩子大些后,可以让孩子准确算算一件事要花多少分钟,比如今天语文作业花了多少分钟,10分钟可以写几个字,走路到学校要几分钟等等。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目的有两个:1、做事是要花“时间”的,而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2、常做的事情一般要花多少时间。

二、教孩子做计划

在孩子建立了基本的时间观念后,我们要开始教孩子做时间计划表,大致的规划什么时间起床,回家后做作业多长时间休息,几点睡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生硬的进行安排,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孩子逐步进行适应。同时,在执行计划一段时间后,要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当然了,孩子刚开始很少会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要强调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他的义务,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专心做事的习惯

有的孩子开始做作业没多久,就要去卫生间,或者要喝水;有的孩子做作业一碰到不会做的,或者不知道是否做对的,就起身问家长。这些作业过程中的时常打断,是孩子做事关注度不高的表现。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这些“苗头”,就需要给予及时的纠正。比如要求做作业前可以上卫生间、喝水、吃东西,做作业后就不能再做这些事情了,必须等到休息时间才可以。要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问问题,就像考试一样,不会做的可以空着,不确定是否对的必须先写个答案。同时,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也尽量不进行打扰,比如大声说话、叮叮咣咣做家务等。

四、适当让孩子明白拖拉的代价

有的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穿衣问题成了妈妈们的大难题。本来早上上学的时间就比较紧张,可是孩子各种懒洋洋,各种慢悠悠,每天都要妈妈再三催促,可是第二天天起床还是各种慢,家长又是各种催。其实,不妨让孩子迟到被老师批评几次,尝尝拖拉的后果,孩子自然就明白起床不能拖拉了。同样的,孩子做作业磨蹭,也可以不催促而是到时间就提醒孩子洗澡睡觉,第二天给老师批评去。

在帮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的时候,家长可能也需要改掉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1、做事情过于急躁

有些家长性情比较急躁,看见孩子做事情不紧不慢就着急上火,习惯性的呵斥孩子,而孩子们面对家长发怒的面孔,当然害怕,不敢不听,可心里充满着不满,会把“拖拉、磨蹭”当成对抗家长的一种方式。正所谓越慢越急,越急越慢。当孩子做事慢的时候,可以询问有什么困难,针对性的指导他用更合适的做事方法,而不是简单盲目的催促。

2、让孩子学习的时间过多过长

现在大家都将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各种画画、舞蹈之类的兴趣班不说,不少家长刚上小学就给孩子报了各种数学英语课外培优班,孩子在学校在学习,回到家也是各种学习,孩子一整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安排得满满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一想到放学回家后还是这样那样的学习,玩的时间几乎没有,难免就想到先玩后学,或者边玩边学,消极对待学习。家长们必须要考虑每天都给孩子留些自由玩耍的时间,童年是美好的,而不应该是学习的代名词。

 

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劳”都在家长身上,每个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停催促唠叨的家长。

孩子磨蹭的原因:

1没兴趣。

2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要抓紧时间

建议配备的工具:倒计时的番茄钟,沙漏,时间规划表格,星星榜(给孩子奖励小红花等)

3顺应心理,孩子心情顺畅,主动性会高些。

4兴趣不大,或有更好玩的事情吸引

5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6 孩子磨蹭,是不是我们大人不敢放手造成的?是不是我们包办太多造成的?是不是我们做家长的太焦虑了?

其次,我们教育孩子,心静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反省自己,放下执着,去理解孩子,改变我们的认知,就会慢慢平和。

孩子磨蹭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不发火?

第一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时间紧,应该快一点儿。-------告诉自己:其实不急,耽误三五分钟没关系。第二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你应该开始了

------时常反省: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她可以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她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理由的,孩子自然还有这样“磨增”的时候,我在认知改变后,一般就能平静地等待,或者只是温和地催一下。

面对孩子的磨蹭,我们真的不能再这样催促下去了。

1 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自己不去催促,不去唠叨。

2 明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3 用行为引导行为。批评教育不能解决问题,打骂,帮着孩子干更是解决不了问题。

比如孩子早晨磨蹭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建议孩子几点几分出门比较合适,我们在这之前收拾利索,在客厅等他,不催不喊,他什么时候收拾好了,就什么时候再出门。

会迟到吗?也许会。那他也只能接受迟到的后果。如果出门晚了,也不会批评或者是发火,会在路上说一句:你看,咱们晚出来十分钟,就在路上堵了好长时间,弄不好就要迟到了,明天咱们争取早十分钟出来,你还能早到校玩一会。

几次下来,孩子就心中有数了。

很多时候,不妨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

4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从日常小事做起。

比如孩子睡觉前的讲故事,可以约定好就5分钟,然后给孩子设置好闹铃,让孩子感知5分钟其实一点都不长,孩子刷牙,设置3分钟沙漏,让他去感知时间,慢慢的他就会心里有数了。

5 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孩子磨蹭,可能正在积攒内心的力量

所以想要让孩子不磨蹭,要先从改变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孩子,影响孩子。我们家长要对自己有觉察,对孩子有同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更多育儿经验加V1619760355 交流

我曾经做的事供您参考: 故意在超市快关门的时候,提醒宝宝:你的儿童酸奶和坚果没有了,得需要去一趟超市,不然明天一早没得吃了…… 然后跟外婆和爸爸秘谋:慢慢穿衣慢慢去个洗手间,再慢慢去个…… 总之尽我们可能拖延时间,然后我负责每一分钟说一句:天呀,宝宝,如果再不出发,超市马上要关门了,这可怎么办呀…… 然后就听宝宝在不停的催大家:快穿衣、快穿鞋、快拿钥匙,哈哈,回想当初的情况,现在还想乐。 晚上例行的躺床聊天时候分享一下大家拖拉的行为,超市差点关门的情况,以及宝宝因为去晚了没找到想要的酸奶的结果。 如此几次之后宝宝知道了,约定好的事情得在约定的时间做完,原来拖拉不是个好习惯。说好的玩的时间也一样,倒计时后说收手就得收手。而宝宝也知道问我:妈妈我还有几分钟?虽然到现在这个四岁多的宝宝对分钟的时长还是没有概念,只是听我说…… 供参考做试验的小事儿:太阳落山前去看夕阳,早点店收摊前买油条,赶飞机或火车出门…因为这些事件的结束时间都不是宝宝耍赖能改变的。

我还是个孩子
让我慢动作重播可以吗可以吗

晞妈觉得既然问题出来了,就要对症下药,找根本原因。一般来说,主要两方面原因。


一是寻求关注,即孩子拖拉磨蹭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无论父母的反应是生气、暴躁还是无可奈何,总之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了。


二是权力意识,这个原因和孩子个体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即孩子希望在和父母的关系处理上处于主导地位,由TA说了算。


之所以要关注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那么,面对孩子的拖拉磨蹭,已经伤透了脑筋无计可施的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晞妈给出自己实践了一年左右不错的方法:分别是:日常惯例表和时间储蓄罐。



所谓的“日常惯例表”,就是指在一整天或者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按照先后顺序一一完成。


晞妈用和女儿一起使用惯例表的案例(练琴和刷牙),为PPT中的每项内容做了解释和分析。



所谓的“时间储蓄罐”,就是指和孩子一起设定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而孩子提前完成时,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储蓄起来,供孩子自由支配,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晞妈在PPT中详细列出了在实施“时间储蓄罐”时,需要注意的操作步骤和关键要点,以及好处。并用和女儿一起使用惯例表的案例(练琴),为PPT中的每项内容做了解释和分析。

了解孩子更多不合作,拖拉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关键的。

孩子做事拖拉不但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敏捷性,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家长,对于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行为,您该怎么办呢?
想要了解更多“儿童教育”的问题一定要关注公众号“义方快乐学堂”哦~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

▲▲点击上方蓝色字条收听▲▲

本期由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徐凤灵老师教您通过6个技巧,帮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毛病。

孩子做事拖拉的成因

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他觉得做事拖拉要比做事快的感受好。因此,调整家庭教育行为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做事快”所带来的积极体验,是改善孩子做事拖拉的关键。

改善孩子做事拖拉的6个技巧

快有所值法:比如孩子提前完成作业后,节省下来的时间要让他自由支配,让孩子感受到“快有所值”,积累积极体验。

代价感受法:让孩子自行承担拖拉所带来的后果,让孩子意识到要为自己的拖拉负责,家长不要转移或嫁接孩子本应自己体验的感受。

计时测定法:通过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等小竞赛激发孩子的参与感,让孩子感受到“快起来”的成就感。

一分钟专训:通过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拍球,一分钟念课文等小游戏给孩子一个时间量化的体验,激发孩子有效利用时间的动力。

改善家庭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安静整洁、分类有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干扰,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以游戏的方式记录穿衣、洗漱、吃饭、作业等所用时间,并互相监督。

想要了解更多“儿童教育”的问题一定要关注公众号“义方快乐学堂”哦~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故意在他面前拖拉,让他知道等别人的痛苦,方能自觉改正。
谢谢邀请啊,不过惭愧得很,这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也有很大的怀疑,其他不论,就说拖拉方面,豆豆也不能做到很完美,喜欢的事感兴趣的事就不拖拉,比如豆豆画画就非常快;不喜欢不关注的事就总是拖拖拉拉,比如有时候吃饭,自己收拾书包等。有时候想想,还是先做好自己,然后再设法影响孩子吧。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孩子拖拉就是因为家长拖拉,只是家长确实没有能够影响到孩子。不过我觉得孩子自有成长之道,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影响到孩子,也不必着急,时日还长,家长也不必着急。我这段时间的总结是,家长先做好自己,然后再设法影响孩子;家长自己做不好,就容易在影响孩子时会有情绪,会很急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务必戒之
谢邀,诚惶诚恐。拖拉是天性,何况孩子还小,忘记的快,大脑内存小嘛,也难怪。我家的也会这样。看了很多书,觉得理论也不一定能指导实践,特别是孩子还这么小,不会像大人那样主动适应条规。我想还是大人以身作则吧,潜移默化,结合大人的做法,经常提醒,给予鼓励和表扬。想说的太多,手机不写了。
首先感谢邀请。我自己曾经也是习惯拖拉。因为觉得拖到最后,稍微费点力气,事情还是会做完。不会有什么太大影响。但是现在有所改观,因为需要做得事情太多,而且事先把应该要做得事情做完,才能踏实的玩耍。小学课本里也有提倡既要好好学,也要好好玩的故事。所以,是否让孩子能让他从拖拉中获得教训,然后从心眼里意识到拖拉习惯的坏处,然后家长再给予学习和生活的合理安排,再看是否能够改观这种情况。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做事干脆利落,孩子也会学的,这只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一个方面~具体改变的方法我也没有,因为我就是拖延症的晚期患者
首先家长以身作则不拖拉,其次再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催促,再次让孩子因为自己拖沓承担后果,多表扬鼓励,比如你这次作业写的很认真,如果明天能更快一些就好了
如果您能将孩子情况描述的详细一些(如年龄,什么事情上拖拉,您曾做过那些教育方面的尝试,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样?等等),回答的人给出的建议就能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
以上诸位已经说的挺多,我只是对其中的“惩罚”持反对意见,无论是做事的主动性还是做事的方法都不是惩罚能解决的(比如吃饭慢、穿衣服慢、做作业慢)。
谢邀。
首先想知道是多大的孩子?拖沓的具体表现?题主的问题问的有些笼统。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所谓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我们自身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比如我发现最近让女儿做事她非常习惯且自然的口头禅是:等一下。2岁多的孩子这种语言习惯一定是模仿大人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出在我和她的爸爸。我是急性子,我老公是慢性子,所以女儿经常看到的情景演示是:我让爸爸做什么或者拿什么,爸爸没回应我会催,然后爸爸就会很自然地说:等一下。孩子听多了看多了就会接收到她认为合理的回应指令:等一下。
后来,我跟他爸爸商量尽量避免用:等一下,换成:好的,马上就来。
还有,让孩子从小事中养成主人翁意识。比如我女儿玩完玩具,我会跟她说:小主人,你的玩具想回家了,你送它们回家吧。玩具书籍我都是给她分类放的,她会很乐意当小大人,把玩具分类放好。
首先,我觉得你可以放低自己,改变跟孩子交流的语气,尽量不要板脸叉腰居高临下给孩子发号施令,能陪伴孩子做的事情尽量陪孩子一起做。
其次,责人先责己,检讨下自己是不是有拖拉的习惯。然后可以挑些自己做得拖拉的事情跟孩子说:宝贝,你看爸爸妈妈在这件事上就做的不好,以后我们相互监督好不好。
再次,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不要指望今天跟孩子纠正了,明天孩子就大变样。慢慢来,你比孩子要更有耐心。

最近访客

    热评文章

      Powered by FREEBSD NGINX PHP MYSQL FREEBSD NGINX PHP 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