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自己的路个人博客站!

自己的路个人网站-自己的路个人博客

自己的路个人博客网站

关注学习、生活、运动的个人博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图书推荐 >

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

发布时间:2016-10-31 22:43 点击: 编辑:admin

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将技术不仅内化到自身,而且展现成为德性,然后以培养德性来创造在技艺上有卓越贡献的匠人。这种身体力行的传播,与知识的积累、信息的增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传递智慧的方式。
 
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
李泉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最;跟在日本后面的是,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
  有中国的吗?据说,有。有的说,9家;有的说,5家。不过,就是有,也大多与吃的有关。当然,不是说,吃的不重要,而是说,毕竟,与人家的企业相比,有点上不了台面罢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即使一些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也不过7至8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家的企业可以“长寿百岁”,而我们的却多是过眼烟云?
  看两个例子。日本有部电影,叫《入殓师》,获得过奥斯卡奖。故事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后,到一家殡仪馆当了一名入殓师。他非常热爱这个职业,经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因此受到人们的好评。他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时,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德国的锅,举世闻名,我家里就有两口,一口炒菜的,一口熬粥的。据说,德国人造的锅,寿命在一百年以上,而一般的锅,寿命只有20年左右。如果是国产的呢?不知道。
  一般的观念是,你一口锅,可以用上100年,那么,你每卖出一口,实际上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就不用找你了。而20年的,顾客用了20年,不就又要找你吗?你将它的使用期弄短点,不是更赚钱吗?
  可是,德国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所有人买他们的锅,都不用再买第二次了,这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有更多人来买他们的锅。世界上,有7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这个市场,只会越做越大。
  这是什么一种精神?这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工匠精神”。
  这个词,今年全国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写到呢。
  但是,说归说,写归写,要真正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长,代表着的,是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说到这儿,建议大家不妨读读中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匠人精神》一书。
  这本书的作家,秋山利辉,日本人。
  秋山利辉26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为日本皇居制作家具了。这意味着他的职业进入了辉煌时期。但是,27岁那年,他却义无反顾地辞去工作,到横滨创立了“秋山木工”公司。他的目标是,要制作使用一百年、两百年的家具。这些家具,全部由拥有可靠技术的一流家具工匠亲手打造;而这些技术一流的工匠,则由“秋山木工”自己培养。为此,秋山利辉制定了一套长达8年的独特人才培养制度:1年预科,4年学做徒,3年学带徒。8年后,独立了,无论走,或留,他们都“做好成为一名工匠的心理建设,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基本训练、工作规划、知识和技术等成为一名合格工匠所需要的一切”。
  40多年过去了,“秋山木工”从最初的3名员工,发展到今天的34人。作为社长的秋山利辉,自谦地称,它只是“一家小企业”。但是,就是这家企业,他们生产的家具,遍布日本宫内厅(负责掌管天皇与皇室事务)、迎宾馆、国会议事堂、高级大饭店以及普通家庭;而年过七旬的秋山利辉,也培养出50多位“通人”,并传承了培养“达人”的师徒制度。
  秋山利辉靠什么培养人才?《匠人精神》一书,介绍了“秋山木工”独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核心内容,即“匠人须知30条”。
  我反复琢磨了这30条的内容,其实,大多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有些,可能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小儿科。比如,学会打招呼,成为会打扫整理、懂得感恩、注重仪容、乐于助人、做好自我介绍、打电话等等的人。当然,也有些比较苛刻,比如,要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等等。
  但是,深层次去理解,这些行为准则,本质上则是以做人的道理作为真正杰出的工匠必备的条件。其中,有不少是现代社会普遍失落的某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当然,最为主要的,是如何身体力行传承长者智慧的能力。
  在秋山利辉看来,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将技术不仅内化到自身,而且展现成为德性,然后以培养德性来创造在技艺上有卓越贡献的匠人。这种身体力行的传播,与知识的积累、信息的增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传递智慧的方式。
  秋山利辉说,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匠人的灵魂。比如,客人来找我们做家具,我们最后呈现给他的,一定超过他的要求一倍甚至更多;但要做到这样的结果,很不容易。为了超出他的要求,要结合他成长环境、家人的喜好去做。这就是匠人。
  他说,他要培养的不是“能干的工匠”,而是“有修为、素养高的工匠”,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别人、替别人着想。如果有了这种人性的东西,就会进入高峰;而如果只是技能上突破的话,是没有神明帮助的。因为,没有德行,就会有局限。所以,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人,都是“德”在前面。
  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培养行内的明星,用8年的时间,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为一流的人之后,就能成为一流的工匠。只有这种精神,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有报道说,自从“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我们的很多场合都能看到“匠心”二字。比如,“匠心洗车”“匠心做菜”等等。
  但是,标有“匠心洗车”的洗车行,却是图个“表面光”,对车内藏污纳垢的地方,从来就是胡乱擦拭两下就了事。标有“匠心做菜”的泡馍馆子,客人问“普通泡馍和小炒有什么不同”?得到的是一句漫不经心的回答:“点了一吃你就知道。”整个吃饭过程,服务员始终都没有离开手机。
  为什么“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中国技工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夺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让国人满意的马桶盖?
  其实,《匠人精神》一书提出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有迹可循;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100多年的断裂后,如何在精神与实践层面进行接续,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今天,我们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似也就不奇怪了。
也正因为此,或许,《匠人精神》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反思和接续的契机。
(选自2016年第7期《杂文月刊》)

上一篇:生命的空隙

下一篇:简单就是诗意

最近访客

    热评文章

      Powered by FREEBSD NGINX PHP MYSQL FREEBSD NGINX PHP MYSQL